3 月 5 日上午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晒出了过去一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成绩单,并对 2019 年的政府工作任务做出了指导。
而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,并且首次提出“智能+”概念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。另外,报告还指出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提升技术支撑能力。
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进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,今年有些不一样。对于人工智能而言,这个重磅政策可谓是“一鸣惊人”。
2017年,“人工智能”首次被写入全国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;
2018年,“人工智能”再次被全国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;
2019年全国“两会”,“人工智能”第三次次出现在总理的报告中,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动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总理在报告中指出,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,拓展“智能+”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。
这是继“互联网+”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,“智能+”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报告中。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正在作为基础设施,逐渐与产业融合,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报告中的人工智能以及“智能+”能将会给未来的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趋势?这就来一一进行解读。
“智能+”首次写入报告,传统行业改造升级、万物互联
去年的总理“两会”报告,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,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,在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多领域推进“互联网+”;发展智能产业,拓展智能生活,建设智慧社会。
在过去一年,人工智能成为改造传统行业、提升各领域效率的新动能,算力、算法、数据进一步大爆发。尤其是在底层算力层面,国内出现持续的造芯热潮。
总理报告中的“智能+”出现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部分。
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,拓展“智能+”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。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。强化质量基础支撑,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,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,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、中国服务。
AI壮大数字经济,提速降费推进互联网+
总理的报告中还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。
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,壮大数字经济。
坚持包容审慎监管,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,促进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健康成长。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“互联网+”。
推进“互联网+”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。总理报告中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是: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%,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%以上,在全国实行“携号转网”,规范套餐设置,使降费实实在在、消费者明明白白。
同时,总理报告中也指出,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,改造提升远程教育、远程医疗网络,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,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网速更快更稳定。
虽然5G技术没有提及,但是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,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北京、上海等城市有试点计划,普遍认为到2020年是5G大规模商用的节点。
“关键核心技术”频繁提及;惩戒学术不端,力戒浮躁之风
在总理的工作报告中,“关键核心技术”出现了3次,超过“人工智能”的次数(2次),足见国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视。
因此在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。
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,强化原始创新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。扩大国际创新合作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,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。
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,报告中指出,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,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。
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,开展项目经费使用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,不设科目比例限制,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。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,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、纸面上。
大力简除烦苛,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、创新突破。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,惩戒学术不端,力戒浮躁之风。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,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,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、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。
回顾过去一年,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。制定支持双创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%以上。
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,中一物联着力打造3+2核心优势,即会学习的AI“大脑”、口语化语音交互、大数据处理能力,以及稳定的操作系统、军工级安全标准。
并与阿里云、科大讯飞等技术强劲的公司进行合作,采用语音识别+边缘计算+云计算+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融合发展,让其自主研发的ICE系统具有快速稳定的自然语音解析能力与毫秒级的交互反应,再加上比肩网银的安全加密权限处理,从而进行全方位保障服务的安全可靠。
此外,注意物联在知识产品方面也是非常重视,截止现在拥有10+软件著作权,20+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经验,30+国际会议报告,200+SCI/EI论文。而且,团队核心人员来自华为、阿里、百度的顶尖技术大牛,拥有1000+技术与场景深度匹配测试,从而构建从软+硬+云+AI的全新发展模式。
人工智能三次进总理工作报告,哪些是行业关注趋势?
2017年,是人工智能爆发的一年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出台,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经济关注的焦点。
2018年,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将与产业深度融合,AI技术规模化、产业化应用和场景落地将越来越多,进而推动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、家庭等方面的智变升级。
过去几年,国家层面出台的工智能相关政策。
今年全国“两会”总理报告,一方面显示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,另一方面,也强调加强原始创新,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科技界代表、委员们的提议也反映了目前的状态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建议,由国家卫健委牵头,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、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,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,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一份建议是聚焦基础科研,建议案题为《关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加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》。
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,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,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;建设科研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;强化基础科学的普及和教育力度,引导社会力量提升科普水平,加强科技后备力量的培养,为中国未来20年至30年可持续的科技竞争力打下基础。
当前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,也陆续落地应用到各个行业,助力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。这也是大数据第六次、人工智能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而通过本次政府报告可以看到,国家对于科技的支持与发展,不仅停留在对技术、企业的支持,也将在基础研究、人才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。
通过两会释放的政策可知,接下来,属于人工智能的舞台将会进一步扩大。因此在2019年,中一物联将顺应市场新趋势,在已成熟的智慧家庭、智慧物业、智慧社区的场景联动下,再倾力打造整体卫浴、智慧厨房、智能衣帽间、智能门锁、智慧儿童房、社区新零售等新型的智慧生活场景。
中一物联也将依据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+人脸识别+边缘计算+物联网等技术进行AIOT融入,从控制角色演变成平台与介质,把用户的消费服务更多地整合至家中,以便能随时为客户定制出一套专属的“智慧生活”新方式!
专注未来生活场景制造,2019年中一将继续以AIoT技术为基础,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。